发布时间:2020-06-30 00:00 点击:6705 来源:四川拓展清洁发展机制服务中心
今年3月,由气候组织和中央财经大学撰写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融资策略》正式发布,报告指出,根据“十二五”规划,中国将在2015年将碳浓度减少17%。到2050年,中国使用的能源中将有50%来自可再生能源,到2020年把碳浓度从2005年的水平降低40%-45%。
为了达到减少碳浓度和低碳能源的目标,到2020年,中国需要支出的资金规模将是去年的3.5倍多。上述报告称,达到这些目标需要在2015年投资高达3330亿美元的资金,到2020年投资4130亿美元。而目前的公共和民间资金不足以完成投资,融资缺口约为2015年GDP预估值的2%,或为每年高达2140亿美元资金,到2020年资金缺口将高达每年2430亿美元。
碳交易市场的建立,无疑成为缩小减排资金缺口、完成气候融资的重要策略。2011年10月底,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了《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批准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广东和深圳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据官方人士透露,目前全国碳交易市场建设也在同步推进,有关全国的注册登记系统和交易平台的初步框架设计已经完成,建立了碳排放的认证与核查体系,同时也确定了包括MIV等机制在内的监管体系。
按照国际经验,碳交易市场建设需要包括确定总量、分配配额、核证注册、交易、惩罚机制等五大流程,除了核证注册与交易,其他环节都需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因此对制度设计及政策制定的要求很高。从深圳开始率先启动碳排放权交易,旨在为建立国家碳交易市场积累经验。然而,从配额分配、碳交易定价到交易市场流动性,在各区域平台试点的碳排放权交易遭遇的难题放大至全国来看,将会面临更多复杂情况。
曾在《京都议定书》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任职的清华大学教授段茂盛表示,全国碳交易体系建立将面临诸多问题,比如指标分配的公平性、基础数据建立等等,如何在实现减排目标同时给西部企业留出足够发展空间,将是设定全国体系面临比较大的挑战。段茂盛指出,目前全国体系建立面临两个方面的不确定性,第一是数据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第二是经济发展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政府需要通过进行必要的事后调整等调控手段来应对上述的不确定性。
而在碳排放指标管理方面,全国体系建设需明确中央和地方就减排问题进行责任分担,是中央政府给企业分指标,还是中央政府给企业分权限交给地方政府。段茂盛认为,在中央和地方责任分担方案可以是,将碳排放分配的权利交给地方政府,允许地方有一定灵活性,而中央政府给全国规定一个排放权配额分配方法,在登记系统等的问题方面,做相对具体的技术性规定。
除此之外,碳价格预期管理也是中国试水碳交易市场需要重视的问题。如今欧盟碳市场却由于配额发放过多而遭遇碳价暴跌的现实,这也让不少投资者对刚开始启动的中国碳交易平台运行稳定性,抱有谨慎态度。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窦勇表示,中国碳市场建立需要充分吸取欧盟市场教训,合理设计配额总量、分配方案等关键要素,建立碳市场应急处置方案,促进碳市场健康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