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6-30 00:00 点击:6829 来源:四川拓展清洁发展机制服务中心
中国官方在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首次明确提出了中国温室气体排放的峰值年份预期在2030~2040年间。峰值意味着对温室气体排放设置了天花板,将深刻影响该产业发展、能源结构和社会生活,倒逼经济社会发展由高碳转向低碳转型。
目前,中国已确定了6个省区低碳试点,36个低碳试点城市,在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当中,除湖南、宁夏、西藏和青海以外,每个地区至少有一个低碳试点城市,低碳试点已经基本在国内全面铺开。
12月4日,国家发改委气候司负责人在“第四届21世纪低碳中国发展高峰会”(北京)上透露,中国政府将要求国内42个已经被确定的低碳试点省市率先提出温室气体排放峰值目标,从而在峰值目标的控制下加速推动排放总量进入下降通道,加速推进峰值的总量削减计划。
据透露,未来具体的排放峰值将可能首先由经济比较发达的省市率先提出,在去年11月底公布的第二批29个国家低碳试点中,镇江已经率先主动提出温室气体排放峰值的概念,并确定争取在2019年左右达到温室气体排放峰值。此外,苏州、淮安、宁波、温州和广元也都提出了要力争实现温室气体排放峰值,并初步确定了达到峰值的年份,分别为2020年、2025年、2015年、2019年、2030年。试点城市提出这一目标,一方面是履行试点城市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另一方面也是自我加压、加快实现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通过先行尝试,探索出一条率先达到碳排放峰值的可行之路,为全国的低碳城市建设提供示范,积累有益经验。
目前,我国的温室气体排放目标已经到了从强度控制到总量控制转变的阶段,未来中国将更多采取经济手段、市场机制加速推进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