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减排博弈困局和焦点

发布时间:2020-06-30 00:00  点击:7181  来源:四川拓展清洁发展机制服务中心

  2012年,欧盟对区外国家飞往欧盟地区的民用航空器征收碳排放税,多哈会议召开……面对日益严峻的全球气候形式,问题一再凸显,气候谈判涉及全球各国,利益冲突错综复杂,一些矛盾根深蒂固。然而,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公平等基本原则要在谈判中坚持不动摇,要坚持减缓、适应、技术转让和资金支持同举并重。各国之间,需要的是各尽所能真诚合作。

  这一年:从欧盟航空碳税到多哈

  从今年1月1日起,欧盟正式将国际航空纳入碳排放交易体系(ETS),要求有航线飞经欧盟领域的所有航空公司提交碳排放数据,并适用欧盟规定的排放配额,超额部分需要航空公司购买。全球2000多家航空公司都被纳入欧盟航空碳排放交易体系。欧盟单方面收取航空碳税,导致与欧盟有航空服务贸易往来的大多数国家利益受损,遭到了联合抵制。最后欧盟方面建议“有条件暂停”航空碳税新法规部分内容,这是对碳关税博弈的一次胜利。

  博弈欧盟航空碳税 环保还是壁垒?

  欧盟此次理直气壮地推出征收国际航空碳税政策,其理由也貌似崇高,即以实际行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可问题是,欧盟为何早不征收,晚不征收,偏偏在这个时候征收?实际上,这是欧盟单方面制定的极富“战略远见”的政策措施。

  首先,去年以来欧债危机持续发酵,欧盟经济复苏乏力,至今,解决欧债危机问题的资金出现严重匮乏。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征收航空碳税,既能站在全球带头节能减排的道德高地,又能借机获得一部分可观的碳税收入,何乐而不为呢?

  再次,由于欧盟目前在低碳技术领域占据世界领先地位,它在该领域倡导和制定的任何规则,均有可能成为全球规则,欧盟要以节能减排的名义单方面建立起一种具有金融性质的制度,借此提高贸易壁垒,争夺并加大其在世界政治、经济领域中的话语权。

  各方态度:中国说NO 欧洲官员反对 美参议院反对支付碳排放税

  中国民用航空局向各航空公司发出指令,未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禁止中国境内各运输航空公司参与欧盟排放交易体系,禁止各运输航空公司以此为由提高运价或增加收费项目。这也是欧盟强行宣布实施碳排放交易体系以来,全球第一家政府正式公开表态反对欧盟征收碳排放交易税。

  欧盟的碳税政策遭到中国、美国、俄罗斯等多国反对。德国、法国、英国和西班牙四国经济部门官员日前一致反对欧盟单独征收航空碳排放税。德国、法国、英国和西班牙四国经济部门官员在柏林航展上表示,一致反对欧盟单独征收航空碳排放税。美国参议院投票通过一项法案,允许美国航空公司不必遵守欧盟碳排放规定。

  博弈结果:欧盟暂停征收航空碳税

  11月12日,欧盟委员会建议在2013年秋季之前,暂停实施欧盟单方面采取的对进出欧盟国家的民用航班征收碳排放税的措施,同时希望届时召开的国际民航组织代表大会能够就解决这一问题达成一个多边协议。

  这一建议由欧盟委员会负责气候事务的委员赫泽高宣布。她解释说,欧盟委员会建议暂停实施征收航空碳税,是因为已有迹象显示,国际层面就解决这一问题能够达成协议。赫泽高说,如果届时未能在此问题上达成协议,欧盟将恢复征收航空碳税,不会再提出新的建议。欧盟委员会同时宣布,仍将继续对欧盟境内航班征收航空碳税。

  多哈气候变化大会:承前启后 纷争难解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8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8次缔约方会议于11月26日至12月7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本次大会的主要议题是争取完成关于《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谈判,并进一步落实坎昆会议和德班会议成果,会议在国际社会协调应对气候变化进程中起到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资金博弈:争执"热空气"推诿资金

  波兰坚持要将“热空气”全部带入第二承诺期乃至2020年之后,而大部分的西欧国家更加倾向于保有《京都议定书》的实际减排效力,对“热空气”加以限制,并不希望被波兰牵着鼻子走。在谈判上风波不断的还有“热空气”问题,正在成为多哈最大的悬疑。

  在资金的问题上,发展中国家要求发达国家在2013—2020年之间的资金支持上,要做出资金分配计划的路线图,以便在2020年达到1000亿美元的资助水平,资金主要来自公共基金。其中,2013—2015年的中期需求,数额应该至少翻番达到共600亿美元。但发达国家对于落实资金问题,一直闪烁其词。

  博弈第二承诺期:四国不参加《议定书》第二承诺期

  从决议内容看,多哈大会收获的成果有限。加拿大、日本、新西兰及俄罗斯已明确不参加《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在处理第一承诺期的碳排放余额的问题上,仅有澳大利亚、列支敦士登、摩纳哥、挪威、瑞士和日本六国表示,不会使用或购买一期排放余额来扩充二期碳排额度。

  大会结果:《京都议定书》获延续 有成果留难题

  多哈大会取得的最大成果是,最终就2013年起执行《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达成了一致;第二承诺期时限的5年和8年之争,最终以8年期限达成一致。

  在资金问题上,决议重申发达国家须为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提供资金支持,并在2020年前实现“绿色气候基金”每年入款1000亿美元的目标。

  大会也留下不少遗憾,所达成的每项成果都留有“尾巴”,为将来的气候谈判增加了难度,最终形成的结果“各方都不满意而各方都能接受”。

  ISO碳足迹标准明年发布 大国将展开新一轮碳减排博弈

  由国际标准化组织起草的ISO 14067产品碳足迹国际标准的最终版草案稿仍将在明年初确定,定稿将在明年年内发布。专家普遍认为,根据该标准最新版的征求意见稿,大国将展开新一轮碳减排博弈,该标准将为发达国家对华设置新的贸易壁垒和技术壁垒埋下伏笔。

  该专家说道,一方面,ISO碳足迹标准会形成新的贸易壁垒,增加碳认证、碳标识等开支,加大我国小型出口企业成本,削弱其产业竞争力;另一方面,该标准会形成新的技术壁垒,加速落后技术的淘汰,而国内企业大多不得不花高价钱向发达国家购买先进技术。

  该专家进一步说明,ISO碳足迹标准一旦通过,就可能纳入到W TO框架下,成为各个成员国都必须遵守的规则;中国是W T O成员国,也必然受制于该标准。如此一来,发达国家就可以将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谈判中无法建立的碳贸易壁垒,利用W T O规则“另辟蹊径”地建立。

  碳减排博弈困局和焦点

  发达国家须对二氧化碳增加负主任责任 美欧减排各怀心思立场不变

  复旦-丁铎尔中心主管主任戴维斯教授指出:“从历史上看,发达国家须对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增加负主要责任,但是今天的挑战是每一个国家都面临的。我们相信,中国的改革和创新以及所掌握的科学和技术,使得其有能力在面对这一全球挑战时起主要的引领作用。”

  美减排目标实际为负“美国如何在未来做更多事情以减少碳排放?”面对记者提问,美国代表团团长乔纳森·潘兴极不耐烦地回答说,“美国已经做了一些承诺,提出了到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少17%。”

  不过,在中国气候谈判代表刘滨看来,“美国提出减排17%是基于2005年的基础上,若折算成1990年基年其目标实际为负4%。”

  欧盟减排目标是倒退欧盟重申支持《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并提出8年的执行时间。关于减排目标,欧盟提出到2020年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排20%,拒绝把减排提高到30%。只有当“条件合适时”,才会作出减排30%的承诺。 

  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责任原则  欧美淡化?

  发展中国家在大会上一致重申“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要求发达国家避免口惠而实不至的承诺,切实遵守在有关国际公约和议定书中的承诺,率先大幅度量化减排,并为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

  中国代表团副团长苏伟代表中国、印度、巴西和南非“基础四国”发言,他说,气候变化是影响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挑战,国际社会应在“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等原则下采取正确行动。中方已采取有效措施减排,各个机构的报告足以证明。他说发展中国家作出的贡献远远超过发达国家,并敦促发达国家完成减排承诺,使发展中国家有空间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

  在多哈会议上,发达国家淡化其历史责任和“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的倾向进一步明显,自身减排和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转让技术的政治意愿不足,这是今后国际社会合作应对气候变化面临的主要障碍。

  发达国家应提供资金技术支持 只有部分发达国家承诺注资

  根据2009年的《哥本哈根协议》和2010年的《坎昆协议》内容,发达国家缔约方应于2010年至2012年期间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总值为300亿美元的快速启动资金以帮助其应对气候变化,并于2013年至2020年间每年提供1000亿美元的长期资金。此后,在去年的德班气候大会上还通过了启动绿色气候基金的决议。但时至今日,第一笔300亿美元快速启动资金的承诺期已过,许多发展中国家却反映并未获得发达国家的资金支持,而不少发达国家则表示已履行了快速启动资金承诺,双方各执一词,凸显了资金管理上的不透明和信息不对称问题。

  在多哈,大会决议重申发达国家须为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提供资金支持,并在2020年前实现“绿色气候基金”每年入款1000亿美元的目标。但没有一个发达国家有意愿达成共同的承诺来确保公共资金的标准有所增加。只有一些发达国家承诺向“绿色气候基金”注资,德国、英国、瑞典、丹麦等欧洲国家已经为此编列预算,目前这部分资金的规模不到700亿欧元。而美国“一分钱也没有承诺”。根据哥本哈根大会和坎昆大会的决议所设立的“绿色气候基金”仍是空壳。

  发展中国家要求禁止“热空气”交易 欧盟内部严重分歧

  发展中国家要求在第二承诺期里面,应该禁止“热空气”的交易,以保证减排的有效性。而且第二承诺期结束的时候,所有剩余的“热空气”也该被全部取消。但欧盟内部出现严重立场分歧。以波兰为代表的反对方,坚持要将“热空气”全部带入第二承诺期乃至2020年之后,而大部分的西欧国家更加倾向于保有《京都议定书》的实际减排效力,对“热空气”加以限制,并不希望被波兰牵着鼻子走。

  在处理第一承诺期的碳排放余额的问题上,仅有澳大利亚、列支敦士登、摩纳哥、挪威、瑞士和日本六国表示,不会使用或购买一期排放余额来扩充二期碳排额度。

  碳减排博弈困局和焦点

  发达国家须对二氧化碳增加负主任责任 美欧减排各怀心思立场不变

  复旦-丁铎尔中心主管主任戴维斯教授指出:“从历史上看,发达国家须对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增加负主要责任,但是今天的挑战是每一个国家都面临的。我们相信,中国的改革和创新以及所掌握的科学和技术,使得其有能力在面对这一全球挑战时起主要的引领作用。”

  美减排目标实际为负“美国如何在未来做更多事情以减少碳排放?”面对记者提问,美国代表团团长乔纳森·潘兴极不耐烦地回答说,“美国已经做了一些承诺,提出了到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少17%。”

  不过,在中国气候谈判代表刘滨看来,“美国提出减排17%是基于2005年的基础上,若折算成1990年基年其目标实际为负4%。”

  欧盟减排目标是倒退欧盟重申支持《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并提出8年的执行时间。关于减排目标,欧盟提出到2020年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排20%,拒绝把减排提高到30%。只有当“条件合适时”,才会作出减排30%的承诺。 

  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责任原则  欧美淡化?

  发展中国家在大会上一致重申“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要求发达国家避免口惠而实不至的承诺,切实遵守在有关国际公约和议定书中的承诺,率先大幅度量化减排,并为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

  中国代表团副团长苏伟代表中国、印度、巴西和南非“基础四国”发言,他说,气候变化是影响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挑战,国际社会应在“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等原则下采取正确行动。中方已采取有效措施减排,各个机构的报告足以证明。他说发展中国家作出的贡献远远超过发达国家,并敦促发达国家完成减排承诺,使发展中国家有空间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

  在多哈会议上,发达国家淡化其历史责任和“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的倾向进一步明显,自身减排和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转让技术的政治意愿不足,这是今后国际社会合作应对气候变化面临的主要障碍。

  发达国家应提供资金技术支持 只有部分发达国家承诺注资

  根据2009年的《哥本哈根协议》和2010年的《坎昆协议》内容,发达国家缔约方应于2010年至2012年期间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总值为300亿美元的快速启动资金以帮助其应对气候变化,并于2013年至2020年间每年提供1000亿美元的长期资金。此后,在去年的德班气候大会上还通过了启动绿色气候基金的决议。但时至今日,第一笔300亿美元快速启动资金的承诺期已过,许多发展中国家却反映并未获得发达国家的资金支持,而不少发达国家则表示已履行了快速启动资金承诺,双方各执一词,凸显了资金管理上的不透明和信息不对称问题。

  在多哈,大会决议重申发达国家须为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提供资金支持,并在2020年前实现“绿色气候基金”每年入款1000亿美元的目标。但没有一个发达国家有意愿达成共同的承诺来确保公共资金的标准有所增加。只有一些发达国家承诺向“绿色气候基金”注资,德国、英国、瑞典、丹麦等欧洲国家已经为此编列预算,目前这部分资金的规模不到700亿欧元。而美国“一分钱也没有承诺”。根据哥本哈根大会和坎昆大会的决议所设立的“绿色气候基金”仍是空壳。

  发展中国家要求禁止“热空气”交易 欧盟内部严重分歧

  发展中国家要求在第二承诺期里面,应该禁止“热空气”的交易,以保证减排的有效性。而且第二承诺期结束的时候,所有剩余的“热空气”也该被全部取消。但欧盟内部出现严重立场分歧。以波兰为代表的反对方,坚持要将“热空气”全部带入第二承诺期乃至2020年之后,而大部分的西欧国家更加倾向于保有《京都议定书》的实际减排效力,对“热空气”加以限制,并不希望被波兰牵着鼻子走。

  在处理第一承诺期的碳排放余额的问题上,仅有澳大利亚、列支敦士登、摩纳哥、挪威、瑞士和日本六国表示,不会使用或购买一期排放余额来扩充二期碳排额度。

 
 
  
    来源:新华网